发挥好环境史学的致用功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在历史学的诸分支中,环境史学作为一门新兴史学,主要以生态理念来研究历史特别是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史。今天,我们正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环境史学发挥好致用功能。
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认识,是环境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深入研究关于自然的思想文化遗产,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自然的性质、功能和价值的认知,特别是对认识原生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区别以及重估原生自然的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人们如何看待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如何对待自然。通过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的思想史,环境史学者揭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自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深刻影响,在多个方面提升了人们关于自然的观念。
第一,对自然的性质和功能产生新的认识。环境史学的研究有利于破除机械论自然观,促使人们树立起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形式纳入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有机论自然观。
第二,树立尊重和敬畏自然之心。环境史学将自然视为生命体,倡导在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一种道德伦理关系,进而提高环境保护的有效性。
第三,认识到自然的多重价值。环境史学认为,自然除了经济价值,还有审美价值、精神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等多重价值。这种多重价值认知有助于人类对自然的分类利用和守卫保护。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我们要摒弃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一发展观,践行兼顾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稳定的多维发展观,并培育形成更具可持续性的消费观念,以减轻对自然的压力,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在如何协调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问题上,环境史学可以提供历史智慧。比如,一些环境史学者提出生态生产力概念,将自然视为一个生命支持和服务系统,通过维护和改善这个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增进人类整体福祉。与此相适应,人类活动的评估标准也将得到更新,这个新标准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和物质文明进步,更包括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平衡、和谐、稳定、美丽与持久。
(作者为辽宁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