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DO)过高 对活性污泥越好吗?

溶解氧(DO)过高 对活性污泥越好吗?

一、溶解氧(DO)的定义

DO是溶解氧,是表征水溶液中氧的浓度的参数,是溶解在水中的游离态氧。单位为mg/L,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表征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溶解氧高有利于对水体中各类污染物的降解,从而使水体较快得以净化;反之,溶解氧低,水体中污染物降解较缓慢。

在日常运行管理中,DO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目前业内公认的DO值宜控制在2mg/L左右,实际运行中应根据各厂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DO异常表现为DO过高和过低两种现象。其中DO过低的现象可以分为某个时段DO急剧下降和同样鼓风条件下DO逐渐降低两种情况。

二、溶解氧(DO)过高有什么影响?

以常用的活性污泥系统为例,每天供给曝气池的COD的总量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总量之比即为食微比(其中供给的COD可以看作是提供给微生物的食物)

通常食微比的合适范围为0.1-0.25kgBOD5/kgMLSS.d之间,食微比过高说明微生物食物过剩,曝气池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食微比过低则曝气池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

56ea583e35e2919c6298e74d947baa89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三、食微比过高与过低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 当曝气池处于合适的食微比范围运行时,活性污泥絮体结构良好,沉降性能优良,出水清澈透明。

  • 当曝气池处于高食微比运行状态时,甚至超负荷运行时,由于食物过剩,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出水浑浊,废水中的BOD难以被完全降解。

  • 当曝气池处于低食微比运行状态时,由于食物不足,活性污泥容易出现老化现象。

长期低食微比运行,可能导致污泥发生解絮,甚至诱发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当活性污泥出现老化现象并引发污泥发生解絮时,活性污泥絮体结构会变得较为松散,出水中会携带很多细小的污泥碎片,导致出水的清澈度下降,水质恶化。

当曝气池处于高食微比运行状态时,维持相对较高的溶解氧是有利的,可加快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

当曝气池处于低食微比运行状态时,如果仍然维持较高的溶解氧,由于食物不足,会促使活性污泥内源代谢的加快发生,最终导致活性污泥解絮现象的发生,即通常所说的过曝气现象。

所以,在好氧系统的运行中,溶解氧浓度的控制应与食微比的控制密切相关,高食微比可控制较高的溶解氧浓度,促使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降解。而相反,当食微比不足时,则应控制相对较低的溶解氧浓度,降低内源代谢的速率,以避免污泥老化及污泥解絮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降低电耗和节约运行成本。